有些成熟的穿透存技术方案,用不着创新,类缓固化下来的使用模式(pattern),学就完了。篇够例如,穿透存穿透类缓存的类缓使用,“Cache Aside Pattern”就是使用很好的实践沉淀,故今天聊一聊Cache Aside Pattern。篇够 画外音:就好像“设计模式”,穿透存它就是类缓沉淀下来的设计方法。 
什么是使用“Cache Aside Pattern”?旁路缓存方案的经验实践,这个实践又分读实践,篇够写实践。穿透存 画外音:与旁路缓存对应的类缓,是使用穿透缓存。 读实践是怎么样的?对于读请求: (1)先读cache,再读db; (2)如果,cache hit,则直接返回数据; (3)如果,cache miss,则访问db,云服务器并将数据set回缓存; 
如上图: (1)先从cache中尝试get数据,结果miss了; (2)再从db中读取数据,从库,读写分离; (3)最后把数据set回cache,方便下次读命中; 写实践是怎么样的?对于写请求: (1)淘汰缓存,而不是更新缓存; (2)先操作数据库,再淘汰缓存; 
如上图: (1)第一步要操作数据库,第二步操作缓存; (2)缓存,采用delete淘汰,而不是set更新; Cache Aside Pattern为什么建议淘汰缓存,而不是更新缓存?如果更新缓存,在并发写时,可能出现数据不一致。 
如上图所示,如果采用set缓存。 在1和2两个并发写发生时,由于无法保证时序,此时不管先操作缓存还是先操作数据库,都可能出现: (1)请求1先操作数据库,请求2后操作数据库; (2)请求2先set了缓存,请求1后set了缓存; 导致,数据库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不一致。 所以,Cache Aside Pattern建议,delete缓存,而不是源码库set缓存。 Cache Aside Pattern为什么建议先操作数据库,再操作缓存?如果先操作缓存,在读写并发时,可能出现数据不一致。 
如上图所示,如果先操作缓存。 在1和2并发读写发生时,由于无法保证时序,可能出现: (1)写请求淘汰了缓存; (2)写请求操作了数据库(主从同步没有完成); (3)读请求读了缓存(cache miss); (4)读请求读了从库(读了一个旧数据); (5)读请求set回缓存(set了一个旧数据); (6)数据库主从同步完成; 导致,数据库与缓存的数据不一致。 所以,Cache Aside Pattern建议,先操作数据库,再操作缓存。 Cache Aside Pattern方案存在什么问题?答:如果先操作数据库,再淘汰缓存,在原子性被破坏时: (1)修改数据库成功了; (2)淘汰缓存失败了; 导致,数据库与缓存的数据不一致。 Cache Aside Pattern总结:对于读请求: (1)先读cache,再读db; (2)如果,cache hit,则直接返回数据; (3)如果,cache miss,则访问db,并将数据set回缓存; 对于写请求: (1)淘汰缓存,而不是更新缓存; (2)先操作数据库,再淘汰缓存; 任何技术方案的设计,都是WordPress模板折衷。 【本文为专栏作者“58沈剑”原创稿件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】 
戳这里,看该作者更多好文 |